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17的文章

宛秀觀察#2: Florian Wegenast designs furniture that creates "temporary gardens" in small spaces

 Florian Wegenast designs furniture that creates "temporary gardens" in small spaces 發表日期: 20 December 2017 文章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1/25/klemens-schillingers-substitute-phone-helps-overcome-smartphone-addiction-design/  在今年的荷蘭設計週上,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設計系的 Florian Wegenast 展出了一款最新的作品—《 temporary gardens 》。《 temporary gardens 》是一系列結合了植栽的家具設計,整體系列包含了矮凳、長凳和桌子等家具,期望可以作為在狹窄城市環境中呈現綠意空間最大值的一種方式。 在我們許多人家中並沒有多餘的空間能夠打造戶外的庭院花園,透過這項開放式的家具設計,迎合了居住在沒有庭院空間或是沒有時間在室內設置園藝空間的人們,鼓勵人們將設計作為一樣工具,在人與植物和家之間創造新的互動,將綠色植物帶進家中。 《 temporary gardens 》除了能帶給人們園藝的體驗外,在製作上的巧思也令人驚豔。系列中的矮凳構造是由兩塊膠合板所組成,椅面的部份則是水磨石這類防水材料製作而成,兩片膠合板能夠互相榫接在一塊,並與水磨石椅面相連,而植栽則放置在膠合板間的平面,整張凳子所有的構建都不需要任何釘子或工具就能組裝而成。 此外,設計師將開源設計的概念應用於此系列上,《 temporary gardens 》系列的設計圖開源釋出,透過應用程式的輔助,讓愛好挑戰的民眾能夠依自我需求更改為不同的材料、顏色或植物,依據不同的想法及審美觀,重新賦予這件家具新的面貌。開源設計可以說是時代下數位製造的一項趨勢,讓一般大眾能透過 3D 列印或是雷射切割,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地客製出任何東西,可望成為未來的常態。

淳瑜觀察#2 Dinara Kasko's sculptural cakes are carved from sheets of chocolate

圖片
1. 文章網址:https://www.dezeen.com/2017/09/07/dinara-kasko-sculptural-cakes-carved-from-sheets-chocolate-food-design/?li_source=LI&li_medium=bottom_block_1 ↑ Dinara Kasko,蛋糕泡沫(Cake Bubbles)。 想必各位都在臉書或其他平台看過Dinara Kasko所「設計」的蛋糕。 她來自烏克蘭,原本是建築師,後來轉行當甜點師傅。早在Dinara年輕時,便旅行十幾個國家,發現自己對製作甜點的喜愛是如此多,即便後來當了建築師,對於製作甜點仍念念不忘。 從過去學習建築的經驗中,過Dinara的甜品都具有建築特色,她使用Autodesk 3ds Max軟體製作矽膠模具,再將融化的糖漿、巧克力到進去成形。她有一個作品,叫做名為蛋糕泡沫(Cake Bubbles) ,即將白巧克力倒入矽膠泡沫模具中。 這次,她將藝術家José Margulis的多層立體作品轉化為桌上美味佳餚,複合媒材藝術家 Margulis運用了彩色塑料板,層層疊疊地塑造了其雕塑 --並且創造了一種根據視角而變化的幾何圖案。 ↑ 藝術家 José Margulis (左)以及其作品(右) 而Dinara 熱衷於保留Margulis 的作品,邀請他勾畫不同的想法,並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創作出一系列可食用的雕塑作品。她工業切割機被用來切片的紅色和白色的巧克力,然後將它們組裝在方形蛋糕上面。Dinara表示:「我試圖將Margulis 作品保留住原本的信息和感覺,塑料、鋁和丙烯酸樹脂,變成可食用的東西,並且使用他原本雕塑的基本技術。他的永久作品,變成食品,就像是一個短暫的藝術,在我們生活中轉瞬即逝。 」 運用自己上個行業的知識,套用在可能是完全無相關的事物上,我想Dinara Kasko是個轉行的最佳例子!

歆語觀察#2 Lotte Douwes uses waste materials to create translucent porcelain tableware

Lotte Douwes 使用廢料創造半透明的瓷器餐具 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0/22/shadows-light-lotte-douwes-translucent-porcelain-tableware-dutch-design-week-2017/         設計師Lotte Douwes使用了陶瓷的碎片來製造半透明的餐具上,否則這些碎片只會被視為廢物,她非常 關注瓷器工業對於環境的影響,所以開始研究此研究,來創造更特別的陶瓷製成方法。          瓷器有一個關鍵特徵是它有半透明的效果,原因來自於用來製造它的細白色黏土粉 - 稱為高嶺土。 這種粉末專門在中國景德鎮附近的山區開採。 但 Lotte Douwes 認為,全球對於半透明陶瓷的需求增加而過度開採這種資源。 結果,粉末變得不那麼純淨,並且越來越難以呈現半透明的效果。          Lotte Douwes 前往景德鎮尋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她發現,所有生產的瓷器中約有50%由於缺陷而被浪費,因此她決定找到一種可以重新利用這種廢料的方法。 她說: 即使原材料變得不那麼白皙和半透明 ,但是 透明度是我想要保留的陶瓷特性之一。          在荷蘭設計週上,   Lotte Douwes 展示了一系列使用瓷屑廢料製成的盤子和杯子。 通過磨碎這些碎片,她能夠創造一種新的粉末,用來代替純高嶺土。 這種產品取名為Shadows of Light,其產品具有一系列的柔和色調,但都具有傳統瓷器的半透明性。她 聲稱,在未來 , 這些作品將會更容易地開發 , 更廣泛的生產 。        現在對於環境的保護越來越被重視 ,我認為如果能夠有更多人去研究廢物利用的方法 ,將會讓全世界的人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 , 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改善 。         

乃丹觀察#2 在荷蘭設計週展出的未來10種可持續食品

圖片
2017/12/3 網址:https://www.dezeen.com/2017/10/24/10-sustainable-future-foods-future-dutch-design-week-embassy-of-food/ 10 sustainable foods of the future on show at Dutch Design Week      荷蘭設計週 的大型展覽 之一是面對資源枯竭 的“大使館”,探索 食品 的未來 。 以下是我們今後可能消費的10個建議,從鹽水胡蘿蔔到香腸。 “食品使館”將在 10月21日至29日在埃因霍溫 舉行的 荷蘭設計週 主要展覽之一Ketelhuisplein展出   。 由 埃因霍溫設計學院 食品設計系主任 Marije Vogelzang 策劃   ,該展覽提供了一個關於未來食品如何種植,加工,運輸和食用的洞察,以及農業系統如何由於糧食稀缺和新技術。 這個主題與 “糟糕的世界的好設計”(Good Design for a Bad World )不謀而合,Dezeen的一個計劃是考慮設計是否能夠解決世界上最大的問題 - 這也是荷蘭設計週上提出的一系列小組辯論。 以下的食物設計既特別又發人深省 Studio H的S / ZOUT 位於開普敦的 Studio H 邀請遊客來樣品用鹽水種植。 該工作室與 鹽業特克塞爾 (一家專門從事耐鹽作物的荷蘭農業公司)合作開發這一概念,以應對全球缺水問題。 結果包括胡蘿蔔,草莓和西紅柿製成的一系列調味品。 Hybris系列Monica Piloni 巴西藝術家 Monica Piloni 用她的Hybris系列突出了超市食品浪費的問題,該系列將水果轉化為動物標本。 不打算消費,她的水果屍體意在挑戰人們通常期望在他們的食品的審美標準。 Doreen Westphal的Plant15 食品設計工作室 植物叮咬 創造了一個無肉香腸,使用牡蠣蘑菇莖,否則將浪費。 為了證明肉類生產的低效率,成品是傳統香腸長度的15倍,但使用相同數量的資源創建。   以上食物設計系列的開發,不但想法有趣,也降低了食物浪費的機率。此外,我也聯想到是否減少吃肉多吃蔬食的議題。 像是走義式料理的Ja

淳瑜觀察#1:Eight designs that aim to alleviate the ongoing refugee crisis

圖片
文章來源: 1.  https://www.dezeen.com/2017/10/17/eight-designs-alleviate-refugee-crisis-dutch-design-week-good-design-bad-world/ 2.  https://www.dezeen.com/2014/10/01/mae-tao-dormitories-thailand-agora-architects-temporary-accommodation-burmese-refugees-bamboo/   這個標題吸引了我點閱。   近幾年來,不少國際新聞的焦點都著重在戰爭,而其帶來人口流失、難民問題,在歐洲已成為一項嚴峻且難有共識的議題。另方面,設計原應是為有需求的人解決其問題,但如今設計碰上資本主義,變得只注重附加價值以及其品質,但這也不是完全的不好,因此,設計,可以為世界、為我們所面臨的現況,改變些什麼呢?   很棒的是,此篇文章將帶領我們了解、反思我們身處正設計環境,並如何進一步為這個世界注入更多的思考與奉獻。今年的荷蘭設計週共有五個設計主題,其中一個主題即為難民議題,有八位設計師的設計呼應了這個主題。其中一位名字叫做Agora Architects的設計師,設計了提供緬甸到泰國難民的臨時住宿場所,位於泰國的湄索村,距離緬甸邊境--湄濤宿舍(Th e Mae Tao Dormitories)  --其由竹子、木材構成的,可容納25個人,相較其餘一樣是容納難民的帳篷和快速組裝的結構不同,這個屋子符合當地建築,並且是用回收木材建造的,佔總成本70%左右。如果需要的話,是很容易拆卸和重新組裝到一個新的地方的,但為何要使用回收木材呢?除了環保之外,因為 泰緬邊境的木材,主要生產柚木,而其質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之一, 但過去幾年來,由於森林砍伐和邊境非法販運,木材價格上漲了百分之三百以上,因此回收木材已成為當地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   最後,總共有四個宿舍,最後一個宿舍在短短的一周內建造完成,很驚人的是,花費了大約只花了1300英鎊(約新台幣52600元),而現在,一樣由Agora設計完成的宿舍的診所也已完工了!我想,這個文章帶給人是多麼振奮及感受到希望,盼望自己的想法也能突破視覺、形式上的框架,為周遭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與驚艷。

宛秀觀察#1:Klemens Schillinger's Substitute Phone aims to help overcome smartphone addiction

Klemens Schillinger的替代手機幫助克服智能手機上癮 發表日期: 25 November 2017 文章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1/25/klemens-schillingers-substitute-phone-helps-overcome-smartphone-addiction-design/        隨著 3C 產品的功能日漸強大,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儘管這帶來了不少便利,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多不自覺的「手機成癮症」,特別是出現三不五時就拿起手機、喚醒螢幕查看是否有新訊息的壞習慣,而這種習慣常常造成專注力下降,並且帶來緊張、焦慮的心情。     設計師 Klemens Schillinger 設計出了一款「替代手機」,用來幫助手機上癮者遠離手機。一系列的替代手機,模擬了五種使用智慧手機時的動作,例如滾動、縮放和滑動。透過使用石珠取代與智能手機之間的互動,意旨在創建一個治療的工具,提供那些頻繁使用智能手機者渴望的物理模擬,幫助手機成癮者能夠應對治療時期的戒斷症狀。         Klemens Schillinger 說:「這些手指的移動,像是放大或上下移動,都是由智能手機產生的。替代手機可以透過裡頭的弹珠滚動来感覺到這些動作,這與旋轉器或是立方體有明顯的區別。」替代手機的外框是由黑色塑料所製成,上頭的每一顆珠子均是由天然大理石磨製而成。它與典型的智能手機擁有相似的尺寸與重量,使模仿起來更具說服力。      替代手機是 Klemens Schillinger 的第二個計畫,為了阻止人們過度的使用智能產品或移動設備。在更早之前, Klemens Schillinger 曾提出一項設計 — 「離線燈」,一座典型的檯燈,但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須把手機放入抽屜內,才能使燈泡點亮,目的也是幫助人們戒掉手機成癮。這類反思層面上的設計,在現今資訊發達智能生活的時代,越來越受到注目,雖然資訊的進步帶給人們許多便利,但卻也忽略了智能生活下的後遺症,透過反思,也讓人們能重新思考,是否能降低對 3C 產品的依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