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宛秀觀察#2: Florian Wegenast designs furniture that creates "temporary gardens" in small spaces

 Florian Wegenast designs furniture that creates "temporary gardens" in small spaces 發表日期: 20 December 2017 文章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1/25/klemens-schillingers-substitute-phone-helps-overcome-smartphone-addiction-design/  在今年的荷蘭設計週上,畢業於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設計系的 Florian Wegenast 展出了一款最新的作品—《 temporary gardens 》。《 temporary gardens 》是一系列結合了植栽的家具設計,整體系列包含了矮凳、長凳和桌子等家具,期望可以作為在狹窄城市環境中呈現綠意空間最大值的一種方式。 在我們許多人家中並沒有多餘的空間能夠打造戶外的庭院花園,透過這項開放式的家具設計,迎合了居住在沒有庭院空間或是沒有時間在室內設置園藝空間的人們,鼓勵人們將設計作為一樣工具,在人與植物和家之間創造新的互動,將綠色植物帶進家中。 《 temporary gardens 》除了能帶給人們園藝的體驗外,在製作上的巧思也令人驚豔。系列中的矮凳構造是由兩塊膠合板所組成,椅面的部份則是水磨石這類防水材料製作而成,兩片膠合板能夠互相榫接在一塊,並與水磨石椅面相連,而植栽則放置在膠合板間的平面,整張凳子所有的構建都不需要任何釘子或工具就能組裝而成。 此外,設計師將開源設計的概念應用於此系列上,《 temporary gardens 》系列的設計圖開源釋出,透過應用程式的輔助,讓愛好挑戰的民眾能夠依自我需求更改為不同的材料、顏色或植物,依據不同的想法及審美觀,重新賦予這件家具新的面貌。開源設計可以說是時代下數位製造的一項趨勢,讓一般大眾能透過 3D 列印或是雷射切割,依照自己的需求,在地客製出任何東西,可望成為未來的常態。

淳瑜觀察#2 Dinara Kasko's sculptural cakes are carved from sheets of chocolate

圖片
1. 文章網址:https://www.dezeen.com/2017/09/07/dinara-kasko-sculptural-cakes-carved-from-sheets-chocolate-food-design/?li_source=LI&li_medium=bottom_block_1 ↑ Dinara Kasko,蛋糕泡沫(Cake Bubbles)。 想必各位都在臉書或其他平台看過Dinara Kasko所「設計」的蛋糕。 她來自烏克蘭,原本是建築師,後來轉行當甜點師傅。早在Dinara年輕時,便旅行十幾個國家,發現自己對製作甜點的喜愛是如此多,即便後來當了建築師,對於製作甜點仍念念不忘。 從過去學習建築的經驗中,過Dinara的甜品都具有建築特色,她使用Autodesk 3ds Max軟體製作矽膠模具,再將融化的糖漿、巧克力到進去成形。她有一個作品,叫做名為蛋糕泡沫(Cake Bubbles) ,即將白巧克力倒入矽膠泡沫模具中。 這次,她將藝術家José Margulis的多層立體作品轉化為桌上美味佳餚,複合媒材藝術家 Margulis運用了彩色塑料板,層層疊疊地塑造了其雕塑 --並且創造了一種根據視角而變化的幾何圖案。 ↑ 藝術家 José Margulis (左)以及其作品(右) 而Dinara 熱衷於保留Margulis 的作品,邀請他勾畫不同的想法,並從他的繪畫作品中創作出一系列可食用的雕塑作品。她工業切割機被用來切片的紅色和白色的巧克力,然後將它們組裝在方形蛋糕上面。Dinara表示:「我試圖將Margulis 作品保留住原本的信息和感覺,塑料、鋁和丙烯酸樹脂,變成可食用的東西,並且使用他原本雕塑的基本技術。他的永久作品,變成食品,就像是一個短暫的藝術,在我們生活中轉瞬即逝。 」 運用自己上個行業的知識,套用在可能是完全無相關的事物上,我想Dinara Kasko是個轉行的最佳例子!

歆語觀察#2 Lotte Douwes uses waste materials to create translucent porcelain tableware

Lotte Douwes 使用廢料創造半透明的瓷器餐具 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0/22/shadows-light-lotte-douwes-translucent-porcelain-tableware-dutch-design-week-2017/         設計師Lotte Douwes使用了陶瓷的碎片來製造半透明的餐具上,否則這些碎片只會被視為廢物,她非常 關注瓷器工業對於環境的影響,所以開始研究此研究,來創造更特別的陶瓷製成方法。          瓷器有一個關鍵特徵是它有半透明的效果,原因來自於用來製造它的細白色黏土粉 - 稱為高嶺土。 這種粉末專門在中國景德鎮附近的山區開採。 但 Lotte Douwes 認為,全球對於半透明陶瓷的需求增加而過度開採這種資源。 結果,粉末變得不那麼純淨,並且越來越難以呈現半透明的效果。          Lotte Douwes 前往景德鎮尋找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 她發現,所有生產的瓷器中約有50%由於缺陷而被浪費,因此她決定找到一種可以重新利用這種廢料的方法。 她說: 即使原材料變得不那麼白皙和半透明 ,但是 透明度是我想要保留的陶瓷特性之一。          在荷蘭設計週上,   Lotte Douwes 展示了一系列使用瓷屑廢料製成的盤子和杯子。 通過磨碎這些碎片,她能夠創造一種新的粉末,用來代替純高嶺土。 這種產品取名為Shadows of Light,其產品具有一系列的柔和色調,但都具有傳統瓷器的半透明性。她 聲稱,在未來 , 這些作品將會更容易地開發 , 更廣泛的生產 。        現在對於環境的保護越來越被重視 ,我認為如果能夠有更多人去研究廢物利用的方法 ,將會讓全世界的人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 , 我們的生活環境才會改善 。         

乃丹觀察#2 在荷蘭設計週展出的未來10種可持續食品

圖片
2017/12/3 網址:https://www.dezeen.com/2017/10/24/10-sustainable-future-foods-future-dutch-design-week-embassy-of-food/ 10 sustainable foods of the future on show at Dutch Design Week      荷蘭設計週 的大型展覽 之一是面對資源枯竭 的“大使館”,探索 食品 的未來 。 以下是我們今後可能消費的10個建議,從鹽水胡蘿蔔到香腸。 “食品使館”將在 10月21日至29日在埃因霍溫 舉行的 荷蘭設計週 主要展覽之一Ketelhuisplein展出   。 由 埃因霍溫設計學院 食品設計系主任 Marije Vogelzang 策劃   ,該展覽提供了一個關於未來食品如何種植,加工,運輸和食用的洞察,以及農業系統如何由於糧食稀缺和新技術。 這個主題與 “糟糕的世界的好設計”(Good Design for a Bad World )不謀而合,Dezeen的一個計劃是考慮設計是否能夠解決世界上最大的問題 - 這也是荷蘭設計週上提出的一系列小組辯論。 以下的食物設計既特別又發人深省 Studio H的S / ZOUT 位於開普敦的 Studio H 邀請遊客來樣品用鹽水種植。 該工作室與 鹽業特克塞爾 (一家專門從事耐鹽作物的荷蘭農業公司)合作開發這一概念,以應對全球缺水問題。 結果包括胡蘿蔔,草莓和西紅柿製成的一系列調味品。 Hybris系列Monica Piloni 巴西藝術家 Monica Piloni 用她的Hybris系列突出了超市食品浪費的問題,該系列將水果轉化為動物標本。 不打算消費,她的水果屍體意在挑戰人們通常期望在他們的食品的審美標準。 Doreen Westphal的Plant15 食品設計工作室 植物叮咬 創造了一個無肉香腸,使用牡蠣蘑菇莖,否則將浪費。 為了證明肉類生產的低效率,成品是傳統香腸長度的15倍,但使用相同數量的資源創建。   以上食物設計系列的開發,不但想法有趣,也降低了食物浪費的機率。此外,我也聯想到是否減少吃肉多吃蔬食的議題。 像是走義式料理的Ja

淳瑜觀察#1:Eight designs that aim to alleviate the ongoing refugee crisis

圖片
文章來源: 1.  https://www.dezeen.com/2017/10/17/eight-designs-alleviate-refugee-crisis-dutch-design-week-good-design-bad-world/ 2.  https://www.dezeen.com/2014/10/01/mae-tao-dormitories-thailand-agora-architects-temporary-accommodation-burmese-refugees-bamboo/   這個標題吸引了我點閱。   近幾年來,不少國際新聞的焦點都著重在戰爭,而其帶來人口流失、難民問題,在歐洲已成為一項嚴峻且難有共識的議題。另方面,設計原應是為有需求的人解決其問題,但如今設計碰上資本主義,變得只注重附加價值以及其品質,但這也不是完全的不好,因此,設計,可以為世界、為我們所面臨的現況,改變些什麼呢?   很棒的是,此篇文章將帶領我們了解、反思我們身處正設計環境,並如何進一步為這個世界注入更多的思考與奉獻。今年的荷蘭設計週共有五個設計主題,其中一個主題即為難民議題,有八位設計師的設計呼應了這個主題。其中一位名字叫做Agora Architects的設計師,設計了提供緬甸到泰國難民的臨時住宿場所,位於泰國的湄索村,距離緬甸邊境--湄濤宿舍(Th e Mae Tao Dormitories)  --其由竹子、木材構成的,可容納25個人,相較其餘一樣是容納難民的帳篷和快速組裝的結構不同,這個屋子符合當地建築,並且是用回收木材建造的,佔總成本70%左右。如果需要的話,是很容易拆卸和重新組裝到一個新的地方的,但為何要使用回收木材呢?除了環保之外,因為 泰緬邊境的木材,主要生產柚木,而其質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木材之一, 但過去幾年來,由於森林砍伐和邊境非法販運,木材價格上漲了百分之三百以上,因此回收木材已成為當地人民普遍關注的問題。   最後,總共有四個宿舍,最後一個宿舍在短短的一周內建造完成,很驚人的是,花費了大約只花了1300英鎊(約新台幣52600元),而現在,一樣由Agora設計完成的宿舍的診所也已完工了!我想,這個文章帶給人是多麼振奮及感受到希望,盼望自己的想法也能突破視覺、形式上的框架,為周遭環境帶來不一樣的改變與驚艷。

宛秀觀察#1:Klemens Schillinger's Substitute Phone aims to help overcome smartphone addiction

Klemens Schillinger的替代手機幫助克服智能手機上癮 發表日期: 25 November 2017 文章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1/25/klemens-schillingers-substitute-phone-helps-overcome-smartphone-addiction-design/        隨著 3C 產品的功能日漸強大,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儘管這帶來了不少便利,但伴隨而來的是更多不自覺的「手機成癮症」,特別是出現三不五時就拿起手機、喚醒螢幕查看是否有新訊息的壞習慣,而這種習慣常常造成專注力下降,並且帶來緊張、焦慮的心情。     設計師 Klemens Schillinger 設計出了一款「替代手機」,用來幫助手機上癮者遠離手機。一系列的替代手機,模擬了五種使用智慧手機時的動作,例如滾動、縮放和滑動。透過使用石珠取代與智能手機之間的互動,意旨在創建一個治療的工具,提供那些頻繁使用智能手機者渴望的物理模擬,幫助手機成癮者能夠應對治療時期的戒斷症狀。         Klemens Schillinger 說:「這些手指的移動,像是放大或上下移動,都是由智能手機產生的。替代手機可以透過裡頭的弹珠滚動来感覺到這些動作,這與旋轉器或是立方體有明顯的區別。」替代手機的外框是由黑色塑料所製成,上頭的每一顆珠子均是由天然大理石磨製而成。它與典型的智能手機擁有相似的尺寸與重量,使模仿起來更具說服力。      替代手機是 Klemens Schillinger 的第二個計畫,為了阻止人們過度的使用智能產品或移動設備。在更早之前, Klemens Schillinger 曾提出一項設計 — 「離線燈」,一座典型的檯燈,但不同的是,使用者必須把手機放入抽屜內,才能使燈泡點亮,目的也是幫助人們戒掉手機成癮。這類反思層面上的設計,在現今資訊發達智能生活的時代,越來越受到注目,雖然資訊的進步帶給人們許多便利,但卻也忽略了智能生活下的後遺症,透過反思,也讓人們能重新思考,是否能降低對 3C 產品的依賴性。

歆語觀察#1 : Shahar Livne uses waste plastic to create a precious material of the future

Shahar Livne 使用廢塑料來創造未來的珍貴材料 文章連結: https://www.dezeen.com/2017/10/28/shahar-livne-metamorphism-lithoplast-waste-plastic-clay-material-dutch-design-week-design-academy-eindhoven/ Shahar Livne 利用廢棄的塑料製作一種可塑形的黏土,他認為這會是未來所使用的珍貴材料之一,她希望可以顛覆一直以來塑料對於地球的破壞,換個角度去思考,並且珍惜這些珍貴的材料,他預估在未來將會停止塑料的生產,因此他認為現在的廢棄塑料,在未來將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 Shahar Livne 說:在未來,大家都會往垃圾回收場開始深入的挖掘這些塑料,這些將成為一種懷舊且珍貴的材料 。 她開始從荷蘭與以色列的海灘挖掘塑料,他將塑料與礦石還有大理石灰分層堆疊,然後施加熱度和壓力來仿照一個自然的地質過程,即變質作用。這個過程改變了現有岩石的組成,導致其形式和質地發生變化 。 最後成為一種可塑的黏土材料,可以用手揉壓成形。雖然外表會像岩石一樣凹凸,但用水拋光即可平滑 。 Shahar Livne 說:這些材料可能會在幾個世紀內成為一種天然物質。 透過顛覆對塑料作為廉價商品的普遍看法, Shahar Livne 開始討論材料的文化價值和地球適應過多廢棄物的能力。也許這些在未來的價值,就如同黃金或是鑽石般的稀有跟珍貴吧! 我覺得推翻一個大家既有的觀念需要有極大的實驗精神與勇氣, Shahar Livne 完全顛覆我們平常對於塑料的看法,也許我們會把塑料經過清洗再利用,但並沒有去改變它本身的材質,但 Shahar Livne 是完全將他變成另外一個物質,讓它的用途變得更多更廣,而且也變得美麗且耀眼 。 這項研究對於已經遭受嚴重環境汙染的地球,會是改善地球健康的好的開始 。

江一觀察#1: 樂高橋創造新地標

文章連結: http://tokyodesignweek.jp/designboom/art/009719.html          在丹麥的比隆,有一個佔地 130000 平方英呎、以樂高為主題且在當中也用了大量樂高元素的「樂高之屋」,但這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以樂高為主題的的建築物。 在瑞典的哥德堡,城市中 Ölvsborgsbron 大橋的橋中柱被塗上了樂高積木的形狀與顏色,遠遠望去如同一根大型的樂高積木立在橋上。                 馬德里藝術家克里斯托·古洛夫在哥德堡 Ölvsborgsbron 大橋的介入藝術,試圖打破原有大橋的龐大、嚴肅和厚重的感覺。通過顏色的增加,古洛夫把大橋的輪廓變得柔和,從而為大橋增添了感性的維度。 橋梁中央橋柱彩繪以樂高作為主要設計概念,加強了空間及視野的寬闊性,從近處和遠處看這個即時地標,色彩繽紛的柱子給結構帶來了輕鬆和一點超現實主義。                 古洛夫的計劃絕非偶然之舉,他的計劃是「讓色彩填滿哥德堡」比賽的一部分,這個比賽旨在讓失業青年參與工作並讓整個城市團結起來。隨著移民數量的增加,瑞典的就業市場趨於飽和,失業率也逐漸上升,作為瑞典第二大城市及瑞典發展領先的城市 之一 ,哥德堡的 失業率也不容小覷。 失業率高企以及移民的融合問題,影響了哥德堡的城市建設以及社會穩定。如何讓青年重拾信心、獲得工作,如何讓因移民增多而離散的城市重新團結, 成為了擺在哥德堡市政府以及市民面前的問題。而“讓色彩填滿哥德堡”比賽正是哥德堡人回應問題的手段。                 通過古洛夫的計劃,參與其中的青年將會接受成為專業畫家的培訓。該項目面向哥德堡市中多個失業率高的去招募青年人。通過計劃的培訓與教育,參與計劃的青年也將試著用繪畫與色彩重振郊區。

珈甄觀察 #2 :Super Local uses waste glass to produce sustainable terrazzo homeware collection

「超級本地」工作室使用廢玻璃製作可永續發展的磨石子系列 居家用品 原址連結點我 文章發佈日期: 16 th Nov. 2017 荷蘭的「超級本地」工作室和一個名為 Zanzibari (非洲坦尚尼亞)小島上的工匠 們合作開發出一組家具用品,該產品使用廢棄的玻璃轉換成磨石子製品。 這是一個名為「 Bottle Up 」的計畫,目標是將小島上的垃圾(玻璃瓶)變成家具、 配件、或建築材料,勝過於進到垃圾掩埋場 。 ﷽﷽﷽﷽﷽﷽﷽﷽﷽﷽﷽﷽﷽﷽﷽﷽ 石子居家 glass to produce sustainable terrazzo homeware collection 。 這個計畫在今年的荷蘭設計週發表了一系列色彩繽紛的磨石子家具,如:有長凳、 桌子、盤子及花瓶;「超級當地」設計師 Luc van Hoeckel 、 Pim van Baarsen 和設 計工 作室   OS ∆ OOS ,  Stone Cycling  and  Klaas Kuiken 組成團隊,並在拜訪了該座位於東非 海岸上的熱帶小島後,他們於 2015 年做了首次發表。 他們意識到島上因為蓬勃發展的旅遊觀光業造成大量的玻璃瓶垃圾,但是卻沒有回 收的配套措施。因此,他們和當地的工作者向旅館收集了大量的玻璃瓶來製作家具。 2015 年發表的產品中,他們將玻璃製成花瓶和罐子。但破碎或骯髒的玻璃瓶很難 製成漂亮的產品(而且回收的效率也不夠高),設計師們想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來 使用廢棄物, 因此開發出了玻璃和水泥混合而成磨石子製品的技術。 第二個系列即是使用磨石子所製成的產品,並且被命名為 Trending Terrazzo ,限 定在島上製作與銷售,因為這項計畫是以創造對當地度假村有用的設計為目標。 Van Baarsen 提及島上有許多飯店從印尼峇厘島進口家具,只因為他們同樣具備小 島風情,但這是個恥辱,小島上的工匠們其實都有很棒的技術可以為飯店製作所需 的傢俱。 現階段荷蘭設計師 Lou van Reemst 發現一種新型的石灰石水泥,它不會在玻璃和 水泥混合時造成變質,因而成為一種更耐用、可以用來製作建材磚的磨石子材料。 這個計畫就如同本雜誌( Deze

珈甄觀察 #1 :Living Light is an off-grid lamp powered by photosynthesis

Living Light 是一盞由光合作用點亮的燈 原址連結點我 文章發佈日期: 15 th Nov. 2017 今年的荷蘭設計週中,該國的設計師 Ermi Van Oers 設計了這一款名為 Living Light 的燈,值得一提的是_它是一盞能夠靠種植植物並自體生成電力的燈具。 其中的原理是設計師利用微生物將植物在行光合作用的過程中所生成的化學能量轉換為電流,進而達到發光的目的。因此燈具的系統自給自足,當然也就不用插電,完全的離線 / 離網工作,相當的環保。 目前這項微生物能源的技術也擴大應用於室外的公共空間,她與荷蘭鹿特丹市政府合作,計畫照亮一座公園。設計師受訪時表示:這是一個很大的潛力,路燈可以連接在行道樹上,森林可以成為發電廠,印尼的水稻田可以除了生產糧食之外,還可以為當地居民製造電力。 燈具配置中,植物被放置在透明玻璃的瓶器中,當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有機化合物會釋放到下方的土壤室中,再通過 微生物燃料電池 (一種模擬自然界中發現的細菌相互作用的系統)培育出的細菌所分解;如此一來,電力被創造出來並且從土壤中透過電線輸送到有 LED 燈的裝置中,當人們碰觸植物的葉片時,就能啟動光源。 「可持續發展」是今年的荷蘭設計週當中的主題之一,設計師們針對日益嚴重的氣候變化,做了許多關於廢棄物、替代性能源的試驗,希望減少地球資源的消耗 Ermi Van Oers 也期待未來類似的微生物能源概念得以發展,進而取代既有的電路系統;他認為身為設計師,其實有很多可以改變現狀的機會。如何以不消耗能源、又能夠增加生物多樣性,並且降低溫氣體排放量,是個很重要的課題。 儘管目前這個燈具只能生產少量的電能,但我認為透過科技的進步以及更多的設計師致力於投入相關開發、設計,並且有更多的人有共識一改過去的生活習慣與觀念的話,這樣的變革必定能慢慢的改善受污染的地球。一切的重點在於人類是否有心,不只是為了下一代,也為了我們所有的生物物種以及地球資源;除了大家減少資源的浪費,並且降低對環境有害的行為之外,在社會上我們各自所扮演的角色 / 職業中,也應該好好思考有哪些可以盡一己之力去做改善的面向。 從事藝術 / 設計 / 創作相關的人,經常被認為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族群。因為人們似乎只有在衣食無缺之虞,才會有餘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