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1]課程大綱 11/1 Updated.
[107-1]當代設計思潮研究
學分數:3 / 授課時間:週二7,
8, 9節 /上課教室:8319
授課教師:余季音/ E-mail:zebrafish100@gmail.com
一、 課程概述
本課程旨在引導修課同學建立對設計之演進、風格、思潮變異之理解,並探求設計領域在發展過程中,所逐步形成之當代觀點-其價值與可能之爭議。藉由文獻之蒐集、閱讀與討論,期待能促使修課同學在生活中對設計更有感、建立個人的設計觀。
二、 課程目標
1. 能認知現代設計的發展歷程、背景與影響
2. 能反思日常生活中的設計優劣與可能蘊含之思維
3. 能理解與辯論當代設計思潮的精神內涵
4. 能建立個人之設計觀點與態度
三、 教學評量
成績項目
|
配分
|
評量方式
|
細項配分
|
說明
|
平時成績
|
40
|
出席與課堂參與
|
10
|
學生若因不可抗力之因素無法出席,需事先請假,若缺席情況嚴重將依學校學則處理。隨堂討論或活動需踴躍參與。
|
當代設計觀察
|
30
|
請於本學期期間關注與設計相關之外文報導,挑選2則報導,分享於本課程教學網誌「當代設計觀察」(https://condesign106.blogspot.tw)。須符合以下要求:
1.
須附上原始網站連結及報導日期。
2.
提供600字之重點摘要。
3.
各篇標題請採以下格式:
[名字觀察#次數]簡短標題
例如:[季音觀察#1]平面設計能救你一命嗎?
建議自以下兩網站刊登之報導中選取:
https://www.dezeen.com/
http://designobserver.com/
|
||
期中成績
|
30
|
文章導讀與引導討論
|
30
|
全學期每位學生將分配與課程主題相關之文章或論文一篇(進度表中標示□者),於指定日期口頭報告。須符合以下要求:
1.
將文章內容製作為清晰之PPT簡報。
2.
須另補充文章所提之案例細節、或另尋找相關之案例加以探討。
3.
除報告文章內容外,並須帶領討論。
4.
報告+引導討論時間為40分鐘。
|
期末成績
|
30
|
期末報告
|
30
|
請以某個你所關切的設計類型、作品、創作者、品牌、使用群體、物質/非物質現象、議題…等為主題,撰寫一篇短文,可為研究報告,亦可為具有評論性質之文章。須符合以下要求:
1.
須有參考或援引之資料。
2.
書面報告字數:4000-4500字。
3.
書面報告截止日:1/8/2019。
4.
口頭報告日:1/8/2019。
5.
口頭報告時間:20分鐘。
|
加分機會
|
1~3分
|
踴躍發言、特殊表現、於「當代設計觀察」有2次以上之分享者,將獲加分。
|
四、 課程進度
週次
|
日期
|
課程內容
|
|
第1週
|
9/11/2018
|
課程介紹
|
|
一、當代設計研究取徑
|
|||
第2週
|
9/18/2018
|
人文地理學/講座:Making Place
|
|
n
演講者:黃聲遠建築師(田中央聯合建築事務所)
時間:107年9月18日(二) 19:00 ∕ 地點:旺宏館245教室
|
|||
第3週
|
9/25/2018
|
設計史 (I)
|
|
n
林明煌,《設計史與設計思潮》
n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
|
|||
第4週
|
10/2/2018
|
設計史 (II)
|
|
n
同上。
o
〈設計文化的西風東漸-包浩斯時期的臺灣現代設計啟蒙〉(姚村雄、孫祖玉,《設計學研究》,14(S))陳鈺錡
|
|||
第5週
|
10/9/2018
|
人文地理學
|
|
n
〈解讀「全球地方感」〉(《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第3章)
o
〈品牌地方〉(《設計的文化》,第7章)莊舒尭
o
〈地方、建築和設計〉(《觀光客的凝視3.0》,第6章)張吟霜
|
|||
第6週
|
10/16/2018
|
物質文化
|
|
n
〈時代裡的物:現代性與自傳〉(Tim Dent,《物質文化》,第7章)
o
〈從商品符號消費與商品流行美學的角度探討台灣當代設計趨勢〉(李亞傑,《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 3(1))鄭宇珊
o
〈從物質觀、技術與飾身角度詮釋傳統與當代金工之傳承與變革〉(李建緯,《藝術學報》,7(2))余囿辰
|
|||
第7週
|
10/23/2018
|
感官人類學
|
|
n
〈從田野經驗到身體感的研究〉(余舜德,《體物入微》,第1章-節錄)
o
〈物質性、符號與美感所在:陶壺世界的感知詮釋〉(萬煜瑤,《民俗曲藝》, 176)陳俊傑
|
|||
二、當代設計議題
|
|||
第8週
|
10/30/2018
|
客座講者(時間調整:1:20-3:20PM)
|
|
■
Design For Taiwan-從設計思考到社會設計
飛捷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逸芝
|
|||
第9週
|
11/6/2018
|
感性設計 (I)
|
|
■
〈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Donald A. Norman,《情感@設計》,第2章)
o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為、反思〉(Donald A. Norman,《情感@設計》,第3章)林樂洲
|
|||
第10週-1
|
11/13/2018
|
感性設計 (II)
|
|
n
〈破解五個消費者的感性密碼〉(Marc Gobe,《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第1部-節錄)
o
〈升級品牌價值的七項變身計畫〉(Marc Gobe,《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第2部-節錄)黃浩緯
o
〈解構公仔社會文化現象〉(張依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龔靖婷
|
|||
第10週-2
|
TBA
|
設計史、感官人類學、感性設計/參訪:亞洲手創展
|
|
n
日期:11/15-11/18;地點:松菸二、三、四號倉庫
|
|||
第11週
|
11/20/2018
|
社會設計 (I)
|
|
n
〈責任設計與倫理消費〉(Nigel Whiteley,《為社會而設計》,第3章)
o
〈對「2015臺北設計城市展」的觀察與省思〉(吳靜宜,《設計學報》,21(3))黃湘筠
|
|||
第12週
|
11/27/2018
|
客座講者 TBA
|
|
天晴設計總監易瑋勝
|
|||
第13週
|
12/4/2018
|
社會設計 (II)
|
|
n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社企流,《社企力!》第二章,2014)
n
〈未來的家?新家人關係和居住創新〉(張芳玲,《第三人生自己設計》,第2章)
o
〈實體與虛擬的並置參與:當代自造者運動的社群集結與想像〉(邱誌勇,《考古人類學刊》, 85)楊岳霖
|
|||
第14週
|
12/11/2018
|
永續設計(I)
|
|
n
〈高貴糊塗蟲的迷思:設計、「藝術」與工藝品〉(Victor Papanek,《為真實世界設計》,第1部分-節錄)
o
〈設計的職責:五種迷思與六個方向〉(Victor Papanek,《為真實世界設計》,第2部分-節錄)白舒婷
o
〈當代設計藝廊與設計藝術市場初探——從國際案例分析設計藝廊類型〉(翁翠蓮,《樹德科技大學學報》,15(2))賴佳慧
|
|||
第15週
|
12/18/2018
|
永續設計(II)
|
|
o
〈綠色設計〉(Nigel Whiteley,《為社會而設計》,第2章)林佳思
o
〈城市與河流:大衛黑利在烏佛斯頓的實戰經驗〉(周靈芝,《生態永續的藝術想像和實踐》第一章,2012)<圖書館電子書>吳聯吟
|
|||
第16週
|
12/25/2019
|
獨立研究週 (補休第10週-2)
|
|
第17週
|
1/1/2019
|
開國紀念日,放假一次。
|
|
第18週
|
1/8/2019
|
期末報告
|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