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課程進度updated
| 
第7週 | 
10/27/2017 | 
物質文化 | 
| 
n   〈時代裡的物:現代性與自傳〉(Tim Dent,《物質文化》,第7章) | ||
| 
第8週 | 
11/3/2017 | 
★ 社會設計 (I):客座講者_水越設計/都市酵母設計師侯冠瑜 | 
| 
n  〈對「2015臺北設計城市展」的觀察與省思〉(吳靜宜,《設計學報第》,21(3)) | ||
| 
第9週 | 
11/10/2017 | 
研究生研討會 | 
| 
二、當代設計議題 | ||
| 
第10週 | 
11/17/2017 | 
★ 感性設計 (I):客座講者_承億文旅藝術長黃韋維 | 
| 
n   〈破解五個消費者的感性密碼〉(Marc Gobe,《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第1部-節錄) | ||
| 
第11週 | 
11/24/2017 | 
感官人類學、感性設計  | 
| 
o   〈從物質觀、技術與飾身角度詮釋傳統與當代金工之傳承與變革〉(李建緯,《藝術學報》,7(2))─范珈甄 
n   〈從田野經驗到身體感的研究〉(余舜德,《體物入微》,第1章-節錄) 
o   〈馨香禱祝:香氣的儀式力量〉(張珣,《體物入微》,第6章)─朱秀玲 | ||
| 
第12週 | 
12/1/2017 | 
感性設計  | 
| 
n   〈情感的多重面貌與設計〉(Donald A. Norman,《情感@設計》,第2章) 
n   〈愉悅產品之認知與設計特徵〉(蕭坤安、陳平餘,《設計學報》,15(2)) 
o   〈設計的三個層次:本能、行為、反思〉(Donald A. Norman,《情感@設計》,第3章)─洪宛秀 | ||
| 
第13週 | 
12/8/2017 | 
感性設計  | 
| 
n   〈破解五個消費者的感性密碼〉(Marc Gobe,《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第1部-節錄) 
o   〈升級品牌價值的七項變身計畫〉(Marc Gobe,《感動70億人心,才是好設計》,第2部-節錄)─林歆語 
o   〈解構公仔社會文化現象〉(張依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3)─江一 | ||
| 
第14週 | 
12/15/2017 | 
社會設計 | 
| 
n   〈責任設計與倫理消費〉(Nigel Whiteley,《為社會而設計》,第3章)  
n   〈社會企業: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社企流,《社企力!》第二章,2014) 
o   〈實體與虛擬的並置參與:當代自造者運動的社群集結與想像〉(邱誌勇,《考古人類學刊》, 85)─胡乃丹 | ||
| 
第15週 | 
12/22/2017 | 
獨立研究&個別指導 | 
| 
第16週 | 
12/29/2018 | 
社會設計 | 
| 
n   〈未來的家?新家人關係和居住創新〉(張芳玲,《第三人生自己設計》,第2章) 
n 電影欣賞:《世界之庭》 | ||
| 
第17週 | 
1/5/2017 | 
永續設計 | 
| 
n   〈高貴糊塗蟲的迷思:設計、「藝術」與工藝品〉(Victor Papanek,《為真實世界設計》,第1部分-節錄) 
n   〈設計的職責:五種迷思與六個方向〉(Victor Papanek,《為真實世界設計》,第2部分-節錄) 
n   〈綠色設計〉(Nigel Whiteley,《為社會而設計》,第2章) 
★      期末報告(2位) | ||
| 
第18週 | 
1/12/2018 | 
★      期末報告(6位) | 
留言
張貼留言